我國對大豆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其不僅是榨取植物油的重要原料,榨油后的豆粕也是養殖業的重要飼料原料,自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國如何填補國內的大豆市場一直被世界所關注,近日,隨著中美貿易關系緩和,中國又恢復了對美國大豆的進口,那么這將對我國的大豆市場造成哪些影響呢?
中國恢復進口美國大豆 今后大豆市場走向如何?
美豆進口恢復影響幾何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1月,中國從美國進口135,814噸大豆,比去年12月份提高96%,但較上年同期進口量減少99.7%。2019年1月份中國進口493萬噸巴西大豆,比去年同期進口量提高138.2%。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日前表示,中國雖然要恢復和發展大豆生產,但大豆市場的供給以進口大豆為主的格局不會改變。中美肯定是大豆貿易的重要伙伴。數據顯示,中國大豆的需求量每年大概在1.1億噸左右,我國大豆產量在1600萬噸左右,90%的大豆需要進口。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占總進口量的1/3左右。
隨著中美貿易談判不斷釋放積極信號,中儲糧、中糧等央企接連拋出購買美豆的“大單”,外界普遍預計2019年中國采購美國大豆的數量會逐漸恢復,雖然未必能達到2017年的3000萬噸左右,但依然會對國產大豆的生產構成一定沖擊。1月份中國進口大豆的價格在每噸3100元人民幣左右,但各糧油企業在中國東北收購的大豆成本則在每噸3400元人民幣左右,運至長江中下游的加工企業還要加上更多運輸成本。面對更多更有價格競爭力的進口大豆進入市場,國產大豆價格或將下跌。
中國大型糧油企業九三集團副總裁張利晨認為,近年來,進口大豆和國產大豆在用途上已產生分別。進口大豆目前主要是養殖需求,即豆粕用于豬飼料,而國產大豆主要是食品需求,兩者不存在直接大規模競爭。所以,無論有無貿易戰,進口大豆的變動對國產大豆的生產影響有限。但張利晨同時強調,如果國產大豆種植面積擴大,就會有一部分國產豆轉入飼料或榨油企業,在這種情況下,美豆進口恢復可能會在這方面對國產豆有一定壓制作用。
政策扶持將繼續加強
東北是中國大豆最重要的產地之一,然而,在這里,近年來大豆的種植面積卻一度持續下滑。東北農民更喜歡種水稻和玉米,因為這兩種作物已基本上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很多農民把地交給公司去種,從播種到收獲全都是機械化,農民什么都不用做,甚至可以出去打工賺錢。而大豆的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農民的積極性不高,需要國家政策予以更多引導和鼓勵。
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讓中國政府對大豆自給率愈加重視,對國產大豆的扶持政策明顯加強。今年這一趨勢仍在繼續。2月19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中國要“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兩天后,中國農業農村部公布《2019年種植業工作要點》稱,2019年中國力爭大豆和油料種植面積增加500萬畝以上,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農業農村部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提高大豆補貼標準,擴大東北、黃淮海地區大豆面積,研發推廣高產高油高蛋白新品種。
從補貼數據來看,2018年中國對大豆補貼增加,高達每畝320元。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東北地區2019年大豆種植面積將有大概率增加。焦善偉告訴記者,目前玉米種植的補貼只有每畝25元,不足大豆的1/10,放的信號非常明確。從目前情況來看,2019年中國大豆的種植面積有望增加1000萬畝。而據張利晨透露,今年中國主要大豆產區黑龍江的大豆播種量將有所上升。行業分析認為,中國土地政策也將對2019年國產大豆生產形成“利好”消息。實現大豆種植發展需要大面積土地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生產,2018年土地確權結束后,2019年土地流轉的力度將會加快,意味著小塊田地合并為大塊的趨勢將比以前更明顯,更便于規模化機械生產,為大豆種植規模化提供良機。
提高生產效率是關鍵
除植面積增加,國產大豆發展的突破口還在于生產效率能否提升。2月21日,中國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推進現代種業提擋升級”“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等多項農業現代化目標。專家認為,這意味著在恢復種植面積同時,中國大豆生產更要加強科技攻關、加快生產模式調整。
此外,影響2019年國產大豆發展的還有一些突發因素,最明顯的是目前國內的非洲豬瘟疫情。疫情導致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不會太高,對豆粕等飼料需求可能下滑。不過,張立晨認為,這一情況未必對國產大豆全是“利空”,非洲豬瘟主要影響的是進口大豆的需求,而非國產大豆。分析人士認為,在多重因素作用下,2019年國產大豆盡管仍然沒有實力與進口大豆相抗衡,但逐步提升自身實力和產量完全可能。這需要中國不僅從宏觀層面推動大豆運輸和物流能力,降低國產豆成本,還需要加強在食品安全環節的監管,提升質量優勢。
我國資產大豆的成本較高,品質較好,主要用于生產食品,而進口大豆則多用于榨油和制作牲畜飼料,在用途上并沒有很大的沖突,所以恢復進口對于國產大豆的影響有限,目前我國大豆的自給能力不足,必須加快研發,突破生產效率瓶頸,才能讓我國擺脫對進口大豆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