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7歲的陳國民有著坎坷的人生。愛人田柳枝1998年因突發腦出血成植物人。20年來,陳國民不離不棄,精心照料,在陳國民的照料下,田柳枝從病床上坐了起來,在他的攙扶下還能挪步。為給愛人治病,陳國民欠下10多萬元債,成為村里的貧困戶。
面對貧困,陳國民沒有退縮,他堅信笨鳥先飛的道理,決心依靠發展養殖產業脫貧摘帽。
2015年秋的一天,陳國民找到附近村胡羊養殖專業戶賴學禮,賒了20只成品母羊,用木板在院里建了一個一米多高的養殖木板床,上面搭起篷子,將胡羊分為成品羊養殖區、繁殖區和羊崽區,自己精心喂養。
羊以食草為主。陳國民堅持每天一大早起床,拉著架子車到地里割草。回來后趕緊給愛人做飯、喂飯,擦洗身子,換尿布。然后再打掃羊舍,清理糞便,下午依舊從事著同樣的程序。晚上,陳國民戴著老花鏡,學習胡羊養殖和疾病防治技術知識。平時,怕愛人一個人留在家里不放心,陳國民就用架子車拉著愛人去地里割草,在地頭給愛人搭個帳篷,帶些雞蛋、開水給愛人吃。
羊多需要草料多,陳國民從附近的花生加工點撿來碎花生秧喂羊,并建了一個草垛棚,專門堆放草料,以便為胡羊備足過冬的口糧。
“一只母羊一年可繁殖兩窩,每窩下兩只羊羔,當年就繁殖了60多只。”陳國民說,羊羔出生5個月后就能受孕,半年后就可生產出小羊羔。
滾雪球式的發展,到2017年底,陳國民養殖的胡羊達100多只,“除留下30只母羊外,賣了70多只,收入了8萬多元,15畝耕地收入4萬多元,當年摘掉了貧困帽,還被汝南縣文明委評為道德模范。”陳國民笑呵呵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