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調味品行業市場規模達5133億元,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達10028億元。擁有廣闊市場前景的調味品行業現狀如何?
隨著A股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報披露結束,各家調味品企業上半年的經營情況露出水面。新京報記者觀察18家調味品企業半年報發現,行業“一超多強”格局未打破,海天味業以30億元凈利潤穩居行業龍頭;高端化、健康化產品成為行業趨勢,不少公司發力“零添加”產品。
不過,調味品行業喜憂參半,加加食品、中炬高新等醬油企業上半年深陷老賴、內斗困局;也有企業跨界發展尋求新增長點,但未有水花;還有企業入局火熱的預制菜賽道被終止。
調味品企業半年報數據。 制圖新京報記者劉歡
“一超多強”仍持續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18家A股調味品企業2023年上半年共獲得營收526.76億元,獲得凈利潤共計60.87億元。其中,有8家企業營收、凈利潤雙增,分別是千禾味業、佳隆股份、安記食品、寶立食品、天味食品、蓮花健康、仲景食品、安琪酵母。營收增速最快的是千禾味業,達50.89%,凈利潤增速最快的是佳隆股份,達186.51%。
從營收來看,上半年有2家企業營收過百億元,分別是梅花生物、海天味業,營收分別為135.88億元、129.66億元,中炬高新、蘇鹽井神、雪天鹽業、安琪酵母4家公司上半年營收處于20億元—70億元,另有6家公司營收在10億元以下。
從凈利潤看,2023年上半年“一超多強”的局面未被打破,最賺的企業依然是海天味業,以30.96億元的凈利潤占據龍頭位置,其次是梅花生物、安琪酵母,分別實現13.71億元、6.69億元凈利潤。與此同時,仲景食品、蓮花健康、日辰股份、安記食品、佳隆股份、加加食品等企業的凈利潤均不足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被外界稱為“醬油老二”的廚邦醬油母公司中炬高新上半年業績慘淡,虧損14.43億元,這也是中炬高新近幾年的首次虧損。中炬高新表示,虧損原因是大額計提減值。公司對未決訴訟擬計提預計負債19.39億元,預計減少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47億元。
相比于去年,海天味業、恒順醋業、涪陵榨菜上半年業績也出現頹勢,營收、凈利潤同比均出現下滑。這3家企業半年報均提及,上半年業績仍然受到原材料成本高位運行的影響。
高端化、健康化成趨勢
從各調味品企業半年報中不難看出,高端化、健康化已成為各企業布局的戰略高地。
海天味業在半年報中提及,伴隨著消費群體的多元化,消費者從過往單一注重安全、品質的消費訴求,逐步向營養健康、功能多樣、體驗升級等綜合訴求轉變。為順應消費者對營養健康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公司推出低鹽、零添加、鐵強化等各種優質產品。涪陵榨菜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在榨菜品類基礎上,打造輕鹽健康榨菜的大市場,布局下飯菜品類全國銷售網絡。
此外,除了低鹽,消費者更青睞“零添加”產品。加加食品稱,2023年以“零添加”戰略單品為主要發力點,同時繼續推進“減鹽”等系列大單品。恒順醋業選擇推進“金優零添加”產品,并通過冠名“非誠勿擾”欄目,擴大“金優零添加”產品知名度。
做高端化“零添加”健康醬油的千禾味業則在業績方面力證了健康化的趨勢,2023年上半年,千禾味業獲得營收15.31億元,同比增加50.89%,成為調味品行業營收增速最快的企業,獲得凈利潤2.57億元,同比增長115.94%。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布局健康調味品的企業增多,同質化趨勢也越發明顯,在健康調味品賽道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將成為企業制勝點。
內斗、老賴,麻煩不斷
2023年上半年,調味品行業熱點不斷,有企業深陷老賴困局,也有企業內斗升級。
加加食品6月初披露,控股股東卓越投資及實際控制人楊振、肖賽平因其個人債務糾紛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卓越投資因追償權糾紛被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而這已不是其第一次被列為“老賴”。天眼查信息顯示,卓越投資多次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令達25條。
今年6月,萬向信托股份公司向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卓越投資破產審查。9月11日,加加食品發布公告稱,卓越投資暫未收到長沙中院相關法律文書,上述破產申請尚在長沙中院審查程序中。
除被申請破產審查外,9月6日,卓越投資持有的2214.98萬股加加食品股份被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輪候凍結,占其所持股份的10.23%,占公司總股本的1.92%,凍結起始日期為2023年8月30日,凍結結束日期為2026年8月30日。
而在半年報發布前夕,廚邦醬油母公司中炬高新股東內斗事件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據悉,中炬高新股東中山潤田和火炬集團之間的恩怨,從2021年8月“寶能系”債務危機蔓延至中山潤田開始,中山潤田其持有的中炬高新股份不斷被司法拍賣,導致被動減持,目前中山潤田持股比例僅9.42%,而火炬集團及一致行動人(以下簡稱“火炬系”)不斷增持,重新成為第一大股東。
“火炬系”為獲得控股權于7月初提請于7月24日進行董事會改選,擬審議罷免4名現任“寶能系”董事,若罷免成功,中山潤田則徹底失去中炬高新的控制權。消息一出,中山潤田直接舉報火炬集團及一致行動人涉嫌虛假訴訟、操縱證券市場。火炬集團回應稱,舉報內容不實,目的是干擾中炬高新董事會改組。隨后,中山潤田又發視頻稱,相關管理層拒絕新任命的3位高管進入工廠辦公區,并稱公司實控人姚振華到中炬高新總部調研也被拒之門外。中炬高新回應,來訪人員并未預約,也未出示相關身份證明。
最終,7月24日臨時股東大會如期召開,中炬高新選舉結果是罷免4名“寶能系”董事。與此同時,火炬系方面推薦增補的4名董事有3名獲得通過。至此,“火炬系”火炬集團重新獲得控股權。業內認為,股東內斗會影響中炬高新調味品業務的發展。
跨界生意不好做
2023年上半年,為尋求新的增長點,不少調味品公司試圖跨界發展。
2023年3月,蓮花健康披露,擬以現金3億元—6億元收購自熱品牌“自嗨鍋”母公司杭州金羚羊不低于20%的股權,旨在完善產業布局,提升未來盈利能力。這也被業界解讀為蓮花健康入局預制菜的信號,但此項收購并未成功。
8月27日,蓮花健康披露,自各方對本次收購事項達成初步意向后,蓮花健康委托中介機構對標的公司進行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等工作,公司與交易對方及標的公司主要股東進行了溝通磋商,因最終未能就本次收購事項達成共識,無法簽署正式投資協議。有業內人士稱,蓮花健康跨界預制菜不具備優勢。
此外,海天味業在今年7月推出冰淇淋,并在廣州通過快閃店首發。而在2022年,海天味業還推出了蘋果醋味和醬油味的雪糕。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產品并未濺起多大水花。在上海至匯戰略營銷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張戟看來,此類跨界產品大多是制造話題增加注意力,調味品行業在冰淇淋跨界產品中也不太具備優勢,對于經營不會有實質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