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立食品(603170)2023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屬行業及主營業務情況說明
(一)公司所屬行業情況
1、公司所屬行業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公司所屬行業為制造業(C),細分行業為食品制造業(C14)中的調味品、發酵制品制造行業代碼為(C146)。
2、行業發展狀況
(1)調味品行業概述
調味品是指能增加食品菜肴的色、香、味,促進食欲,有益于人體健康的輔助食品。調味品在食品產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是消費者一日三餐的必需品,同時也廣泛地應用于食品加工領域。根據《調味品分類》(GB/T20903-2007),調味品可分為食用鹽、食糖、醬油、食醋、味精、醬類、香辛料和香辛料調味品、復合調味料及火鍋調料等。根據產品成分,調味品可分為基礎調味品和復合調味品。
我國調味品行業發展歷史悠久,1970年前主要以手工生產為主;1971年至1991年行業規模開始快速擴張,生產企業數量眾多,行業規模擴張較快,但調味品品種相對較少,大多以小型作坊為主;1992年至2004年,調味品行業進入快速發展至成熟階段,行業集中度提高,企業規模效應顯現,區域性品牌開始通過多種方式拓展全國市場;2005年至今隨著行業標準、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穩步完善,我國調味品市場進一步整合,行業向多樣化、便利化的方向發展。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2021年我國調味品市場規模為4,594億元,2014年至2021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8.5%,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2)復合調味料行業市場情況
基礎調味品是指僅含一種主要原材料的調味品,復合調味品則通常是由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基礎調味品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調配制作,從而得到滿足不同調味需要的調味品。隨著居民的消費升級,我國調味品行業向著“基礎調味品-復合調味品”的演變路徑,產品趨向復合化。復合調味品可實現多種風味的調配,使用便捷而且味道豐富,引領了很多飲食方面的潮流。根據艾媒咨詢統計數據,我國復合調味品行業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約49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約1,58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83%,明顯高于同期調味品行業市場規模增速。
(二)公司的主營業務和產品
公司主營業務為食品調味料的研發、生產和技術服務,持續以貼近市場的強大研發能力為驅動,致力于為餐飲企業、食品工業企業與家庭消費者提供高品質全方位的風味及產品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復合調味料、輕烹解決方案和飲品甜點配料等。
公司在復合調味料領域深耕多年,在行業內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不斷將國際經典風味引入中國市場,持續不斷地向市場推出新產品。除復合調味料外,公司產品應用和類別逐步擴展,推出各式風味的輕烹料理醬包、輕烹料理湯包等輕烹解決方案以及果醬、爆珠、晶球和粉圓等多款飲品甜點配料。目前公司研發和生產的產品覆蓋了裹粉、面包糠、腌料、撒粉、調味醬、沙拉醬、果醬、調理包、果蔬罐頭、烘焙預拌粉、即食飲料等十余個細分品類,每年向客戶提供數以千計的單品。
公司始終秉承顧客第一,品質至上的理念不斷開拓創新,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FSSC22000食品安全體系、HACCP體系等認證,達到國際化安全和品質標準。公司與國內外知名餐飲連鎖和大型食品工業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獲得了廣泛認可和好評。
此外,公司把握餐飲市場趨勢,積極與創新型供應鏈和互聯網食品創意食品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為其提供定制化研發服務和高質量產品,幫助眾多新興品牌實現了產品端和品牌端的全面優化,公司亦逐步提升為以創意輸出為本源、研發賦能為核心、生產銷售為價值體現形式的專業風味及產品解決方案服務商。
公司主要產品如下:
(三)公司的主要經營模式
1、采購模式
公司采購中心負責采購原輔材料、包材、設備等。公司產品品種豐富,所需原輔料品類較多,主要包括果蔬原料、調香調味類、香辛料、面粉、淀粉及米粉、液體香料及色素、生鮮肉類和專用內包材等。
目前,公司對原輔材料的采購主要采取“以銷定產、以產定采”的模式。公司銷售部會根據客戶的采購計劃或實際訂單信息錄入并生成系統訂單;生產計劃中心依據系統訂單和產品配方計算所需原材料數量,根據原材料需求量和庫存量分析確認各類原材料采購量,制定具體采購計劃;采購中心向合格供應商下發訂單并及時跟蹤。采購產品到貨并經公司品控部驗收通過后入庫。
在原材料采購價格方面,公司主要通過招標、詢價或協商談判等方式確定采購價格。對面粉淀粉類、油脂類和糖類等主要大宗原料,公司也會結合市場行情,對預計價格上漲的原材料與供應商提前達成協議,提前確定采購價格,分批進行采購。
2、生產模式
目前公司擁有位于上海松江、上海金山、山東和浙江嘉興四個生產基地。公司主要采取“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在系統訂單生成后,由生產部根據訂單交期要求及各生產基地生產線的產能分布安排生產計劃,下發給各生產基地,各生產基地根據其生產計劃安排本廠的具體生產計劃單以組織生產。公司品控部現場人員對成品進行抽樣檢測,檢驗合格后成品入庫。
3、銷售模式
公司的銷售模式分為直銷和非直銷,其中以直銷為主。具體如下:
(1)直銷模式
在直銷模式下,公司客戶主要系國內外餐飲連鎖企業和食品工業企業,公司為該類客戶提供新品提案與研發、產品生產銷售和技術支持等整體解決方案,該類客戶為公司產品的終端用戶,最終應用到食品的調味。
公司下屬廚房阿芬及其子公司空刻網絡以電商模式為主,主要通過電商直營的方式對外銷售,如公司在天貓、淘寶、京東、抖音和小紅書等第三方線上平臺設立自營店鋪,通過自營店鋪向消費者直接銷售商品。
(2)非直銷模式
公司非直銷包括經銷商、貿易商、指定采購客戶和餐飲供應鏈客戶、代銷等。具體如下:
1)經銷商和貿易商
為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和市場知名度,公司部分通用產品還采取經銷模式,以便服務當地小型餐飲企業。報告期內,公司向經銷客戶的銷售均為買斷式銷售,根據對經銷客戶的管理力度不同,經銷客戶又可分為經銷商和貿易商。
除電商自營模式外,廚房阿芬及空刻網絡還主要采取線上經銷和線下經銷的模式。線上經銷是指將商品銷售至線上經銷商,授權線上經銷商自行通過其在第三方平臺上的店鋪、自媒體或社區團購等渠道向消費者銷售,線上經銷商向終端消費者銷售的物流主要由廚房阿芬或空刻網絡代發。線下經銷是指廚房阿芬通過線下經銷商最終銷售至商超用于線下實體店銷售。
2)指定采購客戶和餐飲供應鏈客戶
餐飲供應鏈公司主要為餐飲經營企業提供食材采購、加工制作、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等服務的企業。部分境內外餐飲連鎖企業為提升經營效率,委托第三方餐飲供應鏈公司為其提供原材料采購、物流倉儲和貨款結算服務,因此以上餐飲連鎖企業指定相關的餐飲供應鏈公司與公司簽訂購銷合同,而產品規格和價格系由公司與終端餐飲連鎖企業確定。以上與公司直接合作的由終端餐飲連鎖企業指定的餐飲供應鏈公司即為指定采購客戶。
除上述外,部分餐飲供應鏈公司向公司進行自主采購,不受最終餐飲企業指定,其采購產品主要服務于加盟為主的餐飲品牌旗下主體,即為公司的餐飲供應鏈客戶。
3)代銷模式
除電商自營和經銷模式外,為拓展產品銷售渠道,廚房阿芬與天貓超市等電商平臺簽訂銷售協議,通過線上平臺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商品,并約定商品所有權自終端消費者下單付款且確認收貨后方轉移,該模式即為代銷模式。
二、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
(一)報告期整體經營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2,804.44萬元,同比增長23.86%;實現凈利潤16,900.62萬元,同比增長66.6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590.44萬元,同比增長78.8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11,124.36萬元,同比增長36.97%。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規模為158,941.91萬元,比年初增長3.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119,388.48萬元,比年初增長5.84%。
(二)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公司始終聚焦于研發領域的創新,把握產品創新驅動因素,持之以恒地為餐飲企業、食品工業企業與家庭消費者提供高品質全方位的風味及產品解決方案。報告期內,社會經濟平穩運行,受市場消費場景逐步恢復等外部因素推動,公司持續為下游客戶和居民消費市場提供了品質服務和優質產品,品牌效應穩步提升,銷售規模不斷擴大,各主要渠道營業收入均實現正向成長,從而帶動公司利潤提升。
報告期內,公司B端業務存量客戶需求穩健上漲,同時公司憑借行業龍頭地位不斷挖掘新客戶,貢獻增量。在產品端,公司加速推新,持續不斷為大客戶推出新品促進規模增長,較上年同期新品開發數量上升近14%。公司亦在報告期內積極拓品,在現有業務板塊穩健發展的同時,公司不斷擴充產品品類,其中烘焙類產品于2023年3月起陸續推向會員制賣場,獲得市場初步肯定;報告期內,公司成立專門化的烘焙類生產主體上海寶晏,購置先進生產線,組建專業團隊,積極布局烘焙業務板塊,上海寶晏預計2023年下半年可實現投產。報告期內,B端業務實現較高增長,產品力、品牌力不斷提升。
報告期內,公司C端業務空刻意面線上銷售額穩居同類目第一,行業地位穩固。空刻意面618大促全周期全網銷售額超過1億元,在天貓、抖音、京東三大平臺上實現連續3年618大促期間意大利面類目TOP1,并獲天貓平臺方便面/拉面/掛面/輕食面類目TOP1。空刻意面充分發揮意面市場領先者優勢,積極關注消費者需求,以消費者價值優先,持續發力創新。2023年5月空刻在上海舉辦的SIAL國際食品展中發布三款全新產品:“3分鐘即享美味”的微波意面系列、燭光意面MAX系列新口味黑椒牛柳三種菌菇意面、以及燭光意面系列明星口味經典番茄肉醬燴意大利面290g濃郁升級版。空刻意面無論在新口味、新烹飪方式的研發,還是更濃郁更純正口味的鎖鮮技術上,都在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中不斷探索。
報告期內,在渠道端,公司穩步推進經銷體系的建設。報告期末,公司經銷類客戶數量較去年同期期末同比增長超50%。同時,公司持續布局C端業務線下增量渠道,擴大線下團隊人員規模,加快入駐線下商超體系,繼續深拓新零售渠道。較上年同期,C端業務線下營收增長超60%,團隊規模及KA門店覆蓋率均實現超100%增長。
報告期內,公司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基于市場環境的變化并結合公司長期發展需要和整體規劃等因素,公司將尚未使用的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變更投向,投資至“山東寶莘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年生產100,000噸固態食品調味料、20,000噸半固態食品調味料、5,000噸農產品粗加工項目”。該項目建設期共計24個月,建成后公司產能規模將進一步提高,增強市場響應度,并向上延伸產業鏈掌握優質農業產業資源,提高公司的競爭優勢、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三、風險因素
1、食品質量安全風險
(1)食品質量控制出現疏漏或瑕疵風險
公司主營業務為食品調味料的研發、生產和技術服務,與國內外知名餐飲連鎖企業和大型食品工業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公司已經建立了一套嚴格、完善、科學的原材料選擇、評估與檢驗監督機制,并有效實施,同時主要供應商也均按公司要求建立了良好的質量控制體系,但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出最終產品的過程中,采購、運輸、生產、儲存、銷售等環節中均可能產生涉及食品安全的因素。若公司在上述環節中因質量控制出現疏漏或者瑕疵而導致產品質量問題,將對公司的信譽和產品銷售會產生嚴重影響。
(2)食品安全標準變化的風險
隨著我國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視以及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世界各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可能不斷更新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與規章,進一步提高對食品市場準入、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食品添加劑標準、食品標識與標簽標準的要求。公司需要根據新規定、新標準快速取得相關認證、修訂相關產品企業質量標準,調整產品配方、生產工藝,并對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進行重新檢測,確保所有產品的質量及安全標準均符合銷售地區的食品安全相關規定。若公司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效應對相關食品安全標準的變化,及時根據行業最新要求調整產品配方、生產工藝流程和食品標簽,完成符合行業規范的最新認證,則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2、技術風險
(1)新產品開發與市場競爭風險
近年來,復合調味品市場巨大的成長空間也正在吸引包括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在內的其他調味料企業紛紛進入,由于復合調味品行業產品系列較多,消費者口味及受市場追捧的熱點更新換代較快,并且終端消費者對食品、調味品的口味、營養、質量要求不斷提高,餐飲連鎖企業和食品工業企業對供應商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公司未來將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開發的新產品也面臨市場認可和營銷推廣等方面的挑戰。公司的產品開發存在市場調研、立項、開發、產品測試和評審、試產和客戶確認等階段,目前公司部分新產品尚處于培育期,若公司創新方向出現偏差,未能準確判斷受市場追捧的熱點趨勢,未來推出的產品不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產品推廣與銷售沒有達到預期,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2)核心技術配方與生產工藝失密風險
核心技術配方和生產工藝是決定復合調味品口味及質量的關鍵因素。公司在復合調味料深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貫徹產品自主創新理念,通過不斷摸索、研究、總結和積累,目前已經掌握了諸多核心產品的技術配方和核心工藝,并且開發出了各類口感好、品種穩定、能夠滿足客戶各種定制化需求的細分系列產品。公司已制定了嚴格的技術保密制度,并通過各種相關措施予以保障。若未來公司的保密制度和措施不能得到有效執行,可能導致核心技術配方與工藝失密的風險。
3、經營風險
(1)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公司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果蔬原料、調香調味類、香辛料、面粉、淀粉、液體香料及色素、生鮮肉類等,上述原材料占產品成本的比重較大。由于農副產品價格受到天氣、產地、產量、市場狀況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價格波動較為頻繁。受此影響,報告期內公司原材料采購價格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動。雖然公司可根據原材料價格變動適時調整產品價格,適當轉移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但如果公司主要原材料供求情況發生變化或者價格產生異常波動,而公司對客戶端的產品銷售價格不能及時做出相應調整,將直接影響公司產品的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
(2)主要客戶流失的風險
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公司對前五大客戶實現的銷售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4.79%、36.71%和27.78%,公司對第一大客戶百勝中國實現的銷售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24.81%、21.03%和13.99%。公司與百勝中國合作關系持續穩定,始終為百勝中國提供優質暢銷的產品和全方位的技術服務。但若未來百勝中國或其他主要客戶減少訂單或終止合作,公司存在短期內無法成功開拓其他大客戶的風險,則可能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發體系,設有專門的研發部,圍繞調味品的口味、生產工藝和流程等,開展信息收集、數據分析、分析檢驗、工藝設計等工作。公司研發團隊具有敏銳的市場反應能力,對餐飲市場和終端消費者持續追蹤和分析。此外,公司為研發驅動的食品風味及產品解決方案服務商,積累了大量的配方數據,可以在經典配方的基礎上不斷根據市場口味變化傳承創新,現已形成強大的技術經驗壁壘,能夠根據市場和消費者偏好及時轉化推出適合消費者的產品。
(二)優質的客戶資源
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國內較早為餐飲企業和食品工業企業提供風味及產品解決方案的復合調味料生產企業,在復合調味料領域具有先發和品牌優勢。近年來,公司憑借貼近市場的強大研發實力、及時響應能力和優質服務能力,已與國內外各大餐飲連鎖企業及食品工業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三)豐富的產品系列和先進的工業化生產能力
公司生產產品覆蓋類別豐富,包括裹粉、面包糠、腌料、撒粉、調味醬、沙拉醬、果醬、調理包、果蔬罐頭、烘培預拌粉和即食飲料等十余個細分品類。公司擁有多個生產基地,具有先進的工業化生產能力,能夠及時迅速將研發新品從試樣生產到工業化生產。
(四)食品安全管理優勢
公司始終秉承顧客第一,品質至上的理念不斷開拓創新,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FSSC22000食品安全體系、HACCP體系等認證,達到國際化安全和品質標準。公司成立初期即面向百勝中國等知名國際餐飲集團,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標準,穩定的產品品質和良好口碑成為公司業務開展的堅定基礎。公司根據自身的生產條件和特點,構建了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實行嚴格的檢測制度。
(五)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
公司管理層對行業擁有深刻的理解,并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管理實踐經驗。公司核心管理人員絕大部分在食品行業耕耘十年以上,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資源。公司持續吸納優秀人才,并成功建立了經驗豐富的研發、生產、質量控制及銷售團隊。
(六)優秀的數字化分析和驅動能力
公司一直堅持打造數字化企業,并以數據驅動作為重要的決策支撐,目前已擁有一支優秀、專業的信息和數據分析團隊,通過搭建數據中臺以實現數據的收集、沉淀、管理、分析、反饋,從而實現對生產經營的充分賦能。
(七)多維度的綜合化供應鏈管理能力
公司持續致力于建設綜合化的供應鏈管理能力體系。目前已經圍繞核心自主研發能力,進一步構筑起了包括采購資源整合能力、柔性生產管理能力、標準質量控制能力以及精準化數字營銷能力在內的多維度能力架構,均衡、全面的供應鏈能力拼圖可助推企業形成多元競爭壁壘,能夠有效應對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