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市場全面回暖,國內餐飲板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餐飲板塊4月收入高達15888億元,同比增長19.8%。在勞動節假期期間,餐飲銷售額指數已經全面超越2022年同期數據,甚至比疫情前期2019年的數據還要高25%。餐飲市場重新回歸正軌,也帶動了產業鏈各個板塊齊頭并進。在產業鏈上游,以龐大的消費群體為基礎,餐飲行業的標準化、規模化、連鎖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趨勢下,相關企業和品牌對于復合調味品的需求量急速猛增。研究機構評估認為,在餐飲市場的高增速下,復合調味品產業的高增速延續性也將得到充分保障。
復合調味品是餐飲消費升級的產物
所謂復合調味品,是在科學調味理論基礎上,將各種基礎調味品按一定比例進行調配制作,可以滿足不同調味需要的調味品。除了使用不同原料之外,復合調味品還常用咸味劑、增鮮劑、水解動植物蛋白、香精與香辛料等輔助材料,因此,其呈味成分多、口感復雜,屬于針對性很強的專用型調味料,常見的如魚香肉絲調味料、酸辣湯調味料等。
和傳統單一形式的調味品相比,復合調味品可以進一步滿足中式餐飲的口味需求,讓烹飪菜肴更為省時省力,復合調味品便捷化、口味穩定等特點,可以進一步滿足年輕消費者對于餐品的口味需求。而對于廣大餐飲企業特別是連鎖餐飲企業而言,復合調味品的大量使用,既簡化了菜肴制作流程,又充分保證了標準化口味。隨著我國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復合調味品行業已經成為食品工業的重要一環,不僅發展速度快、產量大,而且產業鏈不斷延伸,涉及的品類多、銷售面廣。
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復合調味品行業起步較晚,目前依然處于早期起步階段。從產業規模來看,自2015年開始,受到“多類菜系全國化”餐飲消費趨勢的影響,國內復調市場規模開始快速擴容,消費群體也在不斷擴大。經歷了5年的高速發展期,國內已經初步形成了產業化市場規模,2019-2022年復合增長率達12.21%,2022年我國復合調味品市場規模已經高達1786億元。雖然2020年開始的疫情對線下餐飲市場造成不小的沖擊,也影響了復調市場的穩定發展,但目前C端消費正逐步復蘇,復調行業也開始重回正軌。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由于復調行業細分賽道眾多,涉及的品類繁雜,因此參與的企業范圍很廣,市場集中度較低,僅在細分領域出現了龍頭企業。
目前,復合調味品行業的消費聚焦點依然在餐飲消費和食品加工兩大板塊,兩大市場的占比分別高達45.1%和30.7%。相對來說,由于市場培育度尚且不成熟,家庭消費在復調產業中的占比僅有24.2%。隨著外賣餐飲市場、預制菜市場等新興消費市場不斷壯大,復合調味品的場景需求不斷延伸,產業規模也在穩步增長。
餐飲連鎖化標準化推動復調產業高速發展
進入2023年以來,復調行業繼續保持高歌猛進的態勢,這和餐飲消費市場的全面回暖息息相關。因為2023年是消費修復起始之年,也是餐飲和調味品格局再聚焦的關鍵之年。從產業內部到外部市場,一系列利好因素都在推動復調產業高速發展。
從成本端來說,目前市場主流復合調味品企業的控本工作正在加速推進。數據顯示,復調產品的成本端,原材料占比高達80%。在復調產業發展進入低谷期時,往往就是原材料、包材的價格高位期。尤其是其中關鍵的油脂類原料,近年來的上漲趨勢十分明顯。而自去年以來,各類原材料呈現出邊際回落的趨勢,再加上花椒、辣椒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始終穩定,這就讓復調產品的綜合噸均成本持續下降。
從市場需求來看,消費修復趨勢下,線下連鎖餐飲的飛速發展勢不可擋。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餐飲門店約775萬家,截至今年3月,這個數據已經增長至788萬家。由于中式餐飲在我國餐飲行業中所占比重一直很大,這就為復調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龐大的基礎市場。再加上中餐經典菜系和口味較多,地域化特點鮮明,隨著“一菜一味、千店千面”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中式餐飲連鎖企業開始主打“中央廚房+門店”發展模式,這也讓復合調味產品成為推進標準化作業的重要一環。
此外,外賣市場的蓬勃發展,也為復調產業帶來了龐大的增量市場。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五年時間我國外賣市場復合增長率高達37.3%。在消費占比中,中式餐飲始終占據主流,而隨著年輕消費成為外賣消費主體,消費者對于餐品的細分化、多元化、精品化要求越來越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各大商家不得不在提高烹飪效率和口味穩定性上加大投入,這也帶動了標準化復合調味品需求的急速提升。
從長遠來看,日韓與美國市場復合調味品的滲透率普遍在50%以上,而迄今為止,我國復調產品的市場滲透率僅有26%。民以食為天,在餐飲消費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復合調味品市場增長空間巨大,眾多細分賽道都有望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