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癌癥大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2世界上185個國家/地區中,中國占全球新診斷癌癥病例的24%,占癌癥相關死亡病例的30%,其患癌率和死亡率是印度的三倍多 。
這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科學研究從未停止探索,也發現了很多已知的危險因素,一些關聯性的原因,但沒有得到確切的證據,只是一些研究初步發現有關聯的物質,很多人會錯當成致癌物。
這種情況會大面積的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其中蠔油就是一個誤解,很多人將蠔油視為癌癥的禍根,更覺得吃蠔油就是為癌癥打開便利之門,那么真的如此嗎?
什么是耗油?
蠔油是用蠔(牡蠣)熬制而成的調味料,蠔油是廣東常用的傳統的鮮味調料,也是調味汁類最大宗產品之一,它以素有“海底牛奶”之稱的蠔牗牡蠣牘為原料,經煮熟取汁濃縮,加輔料精制而成。
蠔油味道鮮美、蠔香濃郁,黏稠適度,營養價值高,亦是配制蠔油鮮菇牛肉、蠔油青菜、蠔油粉面等傳統粵菜的主要配料。
中國癌癥高發,是蠔油惹的禍嗎?
聽說蠔油跟醬油一樣,都是科技與狠活,經常吃蠔油還會致癌。
為什么這樣說呢?其中一種解釋就是蠔油里含有一種叫作谷氨酸鈉的物質,它在高溫的作用下會轉變為焦谷氨酸鈉,而這個焦谷氨酸鈉就是大家口中的致癌物,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谷氨酸鈉無毒加熱后的焦谷氨酸鈉也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傳言中谷氨酸鈉加熱到120℃時,會產生焦谷氨酸鈉,會增加致癌風險。
截止到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膠固氨酸鈉具有致癌性,它并不會對健康帶來威脅,只是過高溫度下會讓其失去鮮味而已,沒有其他的壞處。
而且我們日常烹飪時溫度一般不會達到120℃,所以耗油致癌的說法并不成立,不過平時使用蠔油時,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如何正確使用蠔油?
切忌高溫烹煮或加熱過久
蠔油具有特殊的鮮味,高溫烹煮或加熱過久都會破壞它的鮮味,同時也會讓蠔油的營養成分受到很大的損失。
蠔油需要加熱才能讓其營養物質全部釋放出來,但是如果長時間的高溫加熱又會破壞蠔油中的營養物質,造成成分流失,所以我們應該在佳肴出鍋前后趁熱加入蠔油,把握住“度”很重要。
并不是所有的菜肴都適合放蠔油
蠔油是典型的高鈉調味品,所以為了健康起見,做菜時就不必再多加鹽或醬油了,以免食鹽攝入超標,像一些臘肉、咸肉,做的時候也不適合再放蠔油。
掌握正確的保存方法
蠔油開蓋后應該及早食用,還應注意存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或者冷藏。
蠔油的性質不穩定,長時間存放在溫度高的環境中,所含有的物質容易發生氧化,這不僅會破壞蠔油中的營養成分,還會導致蠔油被細菌、病毒、真菌等各種微生物污染。
而污染的微生物可能會產生一些毒素和致癌物質,常吃這種放久了的蠔油,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不能用太多
在對蠔油進行使用的時候,很多朋友總以為,往鍋中多加入一些蠔油,菜肴的味道就越鮮美,其實這樣的做法,也是很錯誤的,因為蠔油的營養成分表中,含有很高的鈉成分,我們人體每天食用鈉的含量,是有一定要求的。
人體食用鈉的含量,一旦超過每天食用的標準后,就會對人體帶來影響,所以在對蠔油進行使用的時候,一定不能加太多,一般情況下,只加一小勺就可以了。
醫生:這3種調味品,最好少吃
1. 豆瓣醬
豆瓣醬在制作的過程中會加入很多油、鹽、糖等,用來炒菜會激發食物的香味,導致無形中攝入過多的熱量,另外由于豆瓣醬往往含有較高的熱量,但患者在計算的時候往往會忘記算入總熱量中,也會導致熱量超標。
2. 雞精
雞精也是非常常見的調味品,現在有些人不怎么用了,但外面的飯館中還會用到,雞精少用無害,可以給我們的食物增鮮,但是如果過量的使用,雞精中的一些化學成分會破壞胃粘膜,引發胃病,大家一定要控制好用量。
3. 醬油
醬油是食物的調色劑、調味劑,膽固醇、油脂含量都不是很高,但醬油也有缺點,吃起來比較咸,可能與其含有較多的鹽分有關,所以也不適合多吃,以免吃得過咸影響血壓,間接升高血脂指數,建議高血壓、高脂血癥患者平時少吃醬油。
綜上所述,蠔油與癌癥的發病率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因此,要想減少癌癥的發病率,更加需要我們加強飲食結構調整,以及堅持體育鍛煉,加強身體免疫力,才能有效抗擊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