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養生的朋友都知道,我們的作息應該隨著大自然的節律而進行調整,應該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比如從飲食上來說,東面嗜辣西面好酸,南方愛甜北方喜咸,不管是西安的羊肉泡饃、重慶的火鍋,還是東北的大蔥蘸醬,每一種飲食背后除了民俗文化,還有其獨特的養生內涵。
在今天的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的再來了解一點中醫基礎內容,以便我們能更好的理解。
辛溫發汗
我們的身體在受到風寒濕邪入侵而感冒的時候,剛剛感冒一般有輕微發熱,但是沒有汗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用點辛溫發汗的藥。
其實,我們的身體受到病原體感染、產生損傷或者炎癥后就會出現發熱的情況,這是一種生理應激反應。適度的“發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動我們身體內“防御戰士”的積極性,增強免疫細胞消滅病原體的能力,對于我們是好的情況。
有研究表明,當我們的身體受到病原體侵襲的時候,如果機體的核心溫度上升1~4攝氏度,對我們清除病原體是有利的,可以提高生存率。
那么就會有人問,為什么還要降溫呢?
因為如果我們一直讓“防御戰士”處于“打雞血”的狀態,它們會很容易“敵我不分”,開始對身體各部分進行攻擊,時間久了,會損害身體的各個系統,從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因此,我們不能讓身體一直這么“熱”下去。
但是,降溫也要有方式方法。
中醫中的辛溫發汗就正好將溫度“拿捏”地恰到好處。
免疫應答需要身體溫度上升,而如果自身被動的發熱又難以掌控,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動幫助體溫升高。
經過研究表明,一方面大蔥的提取物可以有效地舒張預收縮的血管;另一方面大蔥的揮發油等有效成分,還可以刺激身體汗腺,達到發汗散熱的作用。
我們在遭遇寒邪的時候,體溫升高了卻沒有汗,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血液循環不暢。而我們可以通過大蔥,幫助我們“祛散”寒邪,讓血液正常流通起來。
這樣通過“自主控制”體溫和發汗,改善了機體血液循環,使氣血通暢,就可以把剛剛入侵的病原體消滅掉,還有助于外邪排出體外。
通陽散寒
在東北秋天有“囤菜”的習慣,其中蘿卜、白菜、大蔥是必囤的三大主菜。大街小巷都有大車小車買賣菜,而小區里、樓道里、陽臺上、屋頂上更是壯觀,都是一排排整齊碼放的大白菜和大蔥。
以前是因為東北天氣寒冷,蔬菜不容易種植,交通也不便捷,所以有了囤菜這樣的方法。
囤菜其實細細想來也并不完全是因為“缺菜”。北方天氣冷,以前也沒有現在這么好的取暖方式,雖然有火炕、火墻,但是燒的“柴火”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屋子一冷,人還容易感冒。
所以就想到了大蔥,既能保存時間長一些,又能幫助我們預防感冒,還能解決缺菜的問題。
冬天講究冬藏,是因為這個時候人體內的陽氣最弱,而蔥可以很好地養護體內的陽氣。
北方冬天很冷,需要“散寒”,而南方其實也需要“散寒”。
首先,夏天南方天氣熱,很多人都是離不開空調,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空調,所以南方的人們更容易受寒。
其次,冬季南方的人們也很容易受寒。在南方很少有暖氣,冬天也主要是依靠空調來進行取暖,但是空調的熱量并不足以讓我們感到“溫暖舒適”。很多人都是在家里凍得瑟瑟發抖,反而需要出門曬曬太陽“暖暖身子”。
所以,不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應該吃一些大蔥來散寒。
大蔥抑菌
研究表明,大蔥中的硫化物具有潛在的抗菌活性;大蔥的總提取物對白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粘紅酵母也是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
健脾開胃,增進食欲
在感冒期間,很多人都沒有胃口,啥都不想吃,吃啥都沒味。但是越不吃,抵抗力越差,感冒越嚴重;感冒越嚴重,越不想吃。如此往復,形成惡性循環。
這個時候找大蔥呀。
研究表明,大蔥中的有效物質,能刺激機體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腸蠕動,讓感冒中的人有進食的“欲望”,從而達到健脾開胃、增進食欲、清除胃腸污垢和濁氣的目的。
不同部位的不同功效
我們剛剛介紹了大蔥的功效,但是對于大蔥來說不同的部位側重點略有不同,大家應該要知道,我們一起簡單的了解一下。
蔥葉:解毒消腫
在日常生活中蔥葉不僅僅用作成一種調味品,還會被當作一種綠葉蔬菜。其實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蔥葉中的葉綠素、維生素C、胡蘿卜素、鎂的含量都是要比蔥白高一些。
蔥白:緩解風寒感冒
對于這一點想必大家都知道,蔥白是大蔥近根部的鱗莖,是主要的藥用部分。
說到風寒感冒,可能有人會問,用生姜不是也可以散寒嗎,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嗎?
比如我們平時淋雨了,然后覺得著涼了,回家就會煮一點姜湯喝一喝。但是如果到了風寒感冒初期,再去喝生姜水好像對于鼻塞和流鼻涕的癥狀就不是很好。但是我們這個時候可以用蔥白。
蔥白的特點是“通”,所以用蔥白調理風寒感冒,對于鼻塞、流清鼻涕有作用,并且能幫助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大蔥對于幫助“通氣”更有效果,而生姜的側重點在于“散寒”,所以這下你會應用了嗎。
蔥須:抗氧化能力較強
經過研究發現,蔥須中含有豐富的多酚、蛋白質和多糖類物質,在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免疫調節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
我們常用的就是把蔥須連同少量蔥白切下來的這一段,中醫稱其為蔥白連須。如果在風寒感冒并且有鼻涕的時候,可以把蔥須和蔥白都留下。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蔥須比較臟,不太愿意用。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在蔥須上撒上一些面粉,輕輕搓一搓,然后把蔥須放在水里,在水中轉圈攪動,這樣很容易就洗干凈了。
大蔥的常見用法
大蔥常用于風寒感冒,風寒感冒的表現有:
怕冷,輕微發熱,無汗,肢節疼痛,頭痛,鼻塞聲重或鼻癢噴嚏,有時候流清鼻涕,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喜歡喝熱飲,舌苔薄白而潤。
蔥白粥
用蔥白連須5-10根,和大米一起煮粥吃。
適合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的人。
蔥豉湯
用蔥白15克,淡豆豉15克,煎水喝。
適合于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的人。
注意這個湯煮好后不需要全部喝了;如果已經開始微微出汗了,那么就不用再喝了,如果沒有出汗,再繼續喝。也就是說,這個要根據自身具體的情況去調整。
蔥水
如果覺得前面兩種都比較繁瑣,可以直接用蔥白沖水喝試試。取15克的蔥白,切碎一點,然后直接用沸水沖泡就可以。
適合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的人群。如果風寒感冒比較嚴重,可以再加上幾片生姜和一點兒陳皮一起煮水喝。
最后要提醒的是:
1、大蔥煎煮時間不能太久,比如在熬蔥豉湯或蔥姜湯的時候,水開以后煮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時間不宜太長。
2、吃滋補的中藥的時候,比如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滋補藥品時,適量少吃蔥。
3、體虛自汗或患狐臭者不建議吃蔥。
4、氣虛的人是不建議多吃生蔥,因為生蔥是通氣的,如果氣虛又愛吃蔥,還是應該將蔥做熟再吃。
小小的一個蔥是不是也沒有想到有這么大的學問吧,希望我們能有所收獲,并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