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朋友眼里,茴香用來包餃子是最佳原料。而南方朋友就疑惑了,茴香不是香料嗎?怎么能包餃子?答案很簡單,因為此茴香,非彼茴香。
茴香餡包子、八角茴香、安息茴香……你可能沒注意過,在廚房里有好幾種被叫做“茴香”的東西,他們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烤串用的孜然和“小茴香”是一回事嗎?茴香餡包子和燉肉用的八角茴香有什么關系?咱們今天就從植物學的角度出發,和大家一起認識一下廚房里被叫做“茴香”的植物們。
1
小茴香
先來看看小茴香。在分類學上,“小茴香”就叫茴香(Foeniculum vulgare),是一種傘形科茴香屬的草本植物,它的莖葉可作為蔬菜包餃子吃,果實曬干后就成了南方朋友說的調料茴香,看起來和孜然有點像。
小茴香
人類使用茴香的歷史悠久。茴香原產于中東地區,魏晉時期傳入我國。一千多年前的醫書《千金要方·食治卷》中孫思邈就曾寫到“茴香菜∶“……臭肉和水煮,下少許,即無臭氣。”,故曰∶“茴香。醬臭末中亦香……”。
至于茴香的莖和葉,拿來作為蔬菜,就是北方小伙伴們吃了就舍不得放下的豬肉茴香餃子里面的“茴香”了。
由于茴香獨特的香氣,不同的人們對于茴香餡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人覺得茴香餡香得不得了,也有人聞到一點就大呼難聞,敬而遠之。
2
孜然
孜然(Cuminum cyminum)和小茴香同屬于傘形科,長相也頗為相似,差別在于孜然屬于孜然芹屬,而小茴香屬于茴香屬。小茴香的外形飽滿略有彎曲,孜然瘦小且不彎曲。小茴香顏色淡綠,孜然顏色較深,呈棕褐色。
香氣上,小茴香的氣味濃郁清香,有股甘草味,而孜然氣味刺鼻濃烈,味道獨特,是咖喱的主要原料,還具有很強的祛除腥膻異味的作用。我們現在使用孜然,多半應用在烤肉和其他肉料理中。
孜然
孜然原產于埃及和埃塞俄比亞,它的歷史也十分悠久,據說古埃及人會拿它當做木乃伊的防腐劑使用。在敘利亞的考古工作中發現,早在兩千多年前,人類就已經有過使用孜然種子的記錄。而在圣經的《新約·馬太福音》中,也曾提到過孜然(文中翻譯為芹菜)這種香料。
那么孜然和茴香有什么關系呢?這就要提到孜然的另外一個名字“安息茴香”。
“安息茴香”的“安息”指的是公元前247年-226年位于西亞的安息帝國,在當時這里也是孜然的主要產地之一。
要注意的是“安息茴香”和“安息香”只差了一個字,但安息香(即安息香料)是安息香科(Styracaceae,也叫野茉莉科)中的一些植物的樹脂制成的香料,與孜然并沒有什么關系。
3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又名八角(Illicium verum)。屬于五味子科八角屬,是一種很常見的香料。它被叫做“八角茴香”,可能原因是因為氣味相似,實際上在分類學上,八角和茴香的關系要遠得多。
菜市場里經常會看到八角這種香料,有時候又叫做大料,其實這兩個名稱都是準確的,只是南北方叫法的差異。
八角的角部肥厚,總共有7―10個瓣角,一般情況為8個,光澤呈棕紅色。它原產亞洲東南部和美洲,是中國菜和東南亞地區烹飪的調味料之一;
中國是八角的最主要生產國與出口國,其次是越南。目前國內最主要的八角供應基地是廣西。
提到八角,就不得不說一下可以以假亂真的假八角,即“莽草”。不過通常情況下莽草不會出現或者混入市售的八角中,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在野外隨意采摘類似八角的果實。
“莽草”和八角外形相似,但是自帶“毒素”,攝入人體輕則腹瀉頭痛,重則中毒身亡。
吃“假八角”會有這么多危害,那我們又該如何鑒別呢?很簡單!
首先看顏色和外觀:真八角呈現帶有光澤的棕紅色,假八角顏色暗淡,一般會呈現出土黃色;其次聞味道,真八角味道非常濃郁,而假八角莽草幾乎無味道,所以也很好區分。
右側為八角,左側為莽草
除了茴香本身,和上面我們提到的孜然以及八角之外,傘形科的香草物種還有很多在表面上甚至氣味上與茴香都很相似,中文也經常用“洋茴香”一詞來泛指。
例如蒔蘿(Anethum graveolens,又叫茴香仔)、茴芹(Pimpinella anisum,又叫西洋茴香、洋茴香、大茴香、歐洲大茴香)與葛縷子(Carum carvi)就是外型上與茴香相似的傘形科植物。
說到這里,小伙伴們是不是已經對廚房里的“茴香”們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了呢?可千萬記得不要鬧出把“安息茴香”和“安息香”混為一談的笑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