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漲價來得有些突然。中炬高新率先宣布對旗下部分產品提價,但是今年3月該企業還公開表示“暫無提價計劃”。面對成本壓力,海天味業、千禾味業等宣稱“不提價”的巨頭們還能撐多久?
今年3月還宣稱不提價的中炬高新近日悄然提價,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們能“坐得住”嗎?
中炬高新率先提價
“前兩天剛拿到產品提價的通知。”中炬高新旗下廚邦醬油的經銷商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中炬高新大概對旗下超過10種產品進行了小幅度提價。
業界公認的擁有定價權的海天味業還未行動,中炬高新就率先提價了。對于提價一事,中炬高新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們公司只對餐飲渠道的部分產品進行了提價,對零售端的產品并沒有提價。一方面是因為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是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后,餐飲行業逐漸恢復正常,公司想優化這部分產品的價格彈性,故針對餐飲方面的產品進行了提價。”
而就在今年3月,中炬高新還在對投資者的回復中表示,目前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仍在公司可控范圍內,公司將通過降本增效等多舉措緩解成本端上升的壓力,公司暫時沒有提價的計劃。
對外宣稱不提價的不只是中炬高新。業界公認的擁有定價權的海天味業在今年3月召開的2020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海天味業上一次提價是2016年,之后幾年都未有調整。公司對市場環境進行分析后認為,目前不具備提價條件,因此海天味業2021年無提價計劃。此外,千禾味業也公開表示,目前未有提價計劃。
成本承壓
原材料大豆價格的上漲,令調味品巨頭們感到“頭痛”。進入5月,美國CBOT大豆期貨價格又達到歷史新高。據同花順數據統計,年初至今,美國CBOT大豆期貨價格累計漲幅已達26.78%。另外,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發布的糧油作物面積和產量預估,2021年大豆種植面積將會減少,預計中國2021年大豆產量同比下滑6.1%至1840萬噸,種植面積預計同比下滑6.9%至920萬公頃。
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也體現在了調味品巨頭們的業績報告中。隨著產品毛利率一路走低,提價可能成為一個趨勢。根據財報,今年一季度,海天味業旗下產品的毛利率環比下降1.23%,中炬高新、千禾味業、加加食品旗下產品毛利率分別下降2.62%、0.51%、3.89%。
“一般是海天味業旗下產品先提價,其他企業隨后跟著提價。”上述經銷商告訴記者,這次中炬高新率先提價確實令他感到意外。“中炬高新的這次提價等于壓縮了經銷商的利潤,但壓縮的幅度不大,后續可能還有進一步的提價計劃,之所以并未發布,可能還是在等海天味業的動作。”中炬高新相關負責人則對記者表示,公司暫時沒有進一步提價的計劃。
新一輪“提價潮”會來嗎
在資本市場,調味品的價格增長空間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股價和市值的走勢。今年4月,中炬高新的股價較2020年的高點下跌超過25%,被“公募一哥”張坤大手筆買入后,股價有小幅上漲。值得關注的是,中炬高新提價的消息公布后,其股價又上漲了8%。
中炬高新此次率先提價不僅是為了拉高產品利潤,更是為了在資本市場獲得主動權。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調味品本身的利潤不高,但投資者會更看好在市場擁有定價權的企業。后續,同賽道的調味品企業可能也會有提價的計劃。”
民生證券也在報告中表示,2021年,在成本上漲與需求復蘇兩種現象同時出現的背景下,市場對調味品行業提價預期強烈。盡管海天味業已經宣布2021年不會選擇直接提價,但是其仍有可能會通過縮減費用投放的方式實現間接提價。
在業內人士看來,龍頭企業的動作就是行業的“風向標”。“如若后期龍頭企業均進行了產品提價,那么提價就會成為調味品行業內的共識。”上述經銷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