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食界的調味劑,蠔油自“問世以來”就備受喜愛,作為牡蠣長期熬制后的產物,蠔油除了咸鮮以外,還幾乎匯集了所有調味劑中含有的味道。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蠔油已經慢慢的取代了醬油的位置,畢竟在提鮮方面,醬油是達不到蠔油的效果的。
蠔油的誕生,是個美麗的“誤會”
我們經常會聯想一些產品誕生的過程或因素,處于什么樣的條件下,會產生出這個東西呢?大眾的需求,還是自己的需要?到哪不管哪種因素,這些東西的“問世”,總會給我們的生活增加很多的便捷,比如食鹽除了能調味之外,還能為我們提供人體所需的鈉元素;醋有軟化血管的功效,還能滿足我們的味覺,這些東西的產生,更趨近于必然。而蠔油的出現,卻被認為是個美麗的“誤會”。
蠔油的出現,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經過各種加工、配料以及多次嘗試后,最終得到我們現在食用的樣子,而是在煮生蠔的過程中,忘記了關火,等到外出回來的時候,發現鍋中凝結了一層黑乎乎的東西,嘗過之后,發現極其美味,這就是耗汁的產生,自此,蠔油正式問世。
蠔油的出現,給生活增加了很大的便捷,尤其是不太善于做菜的朋友,各種調料分不清,不知道添加哪種調料,這個時候,蠔油就發揮了其最大的價值,點上一點,能替代很多調料,比如醬油、生抽、甚至食鹽等。而如此“搶手”的產品,商家也是能擦亮眼睛看見的,于是市面上開始出現了假蠔油。
所謂的假蠔油,一是以次充好,再就是用添加劑取代真的蠔汁,而作為“外行”的我們,又如何去區分蠔油的真假呢?
一、看配料中是否有“蠔汁”兩個字
蠔油的主要成分就是蠔汁,就是排在配料表中第一個位置,倘若配料中沒有,那這種蠔油通常是使用添加劑或者其他方式處理的,本身沒有蠔汁的成分,當然也沒有購買的必要;如果配料中的蠔汁在第一位,這種是最好的,直接購買就可以;如果排在第二位或者在后面,蠔汁的含量就會少一些。所以朋友們購買蠔油的時候,可以以這種方式去辨別好壞。
同時,我們在看配料表的時候,盡量選擇添加劑少的,這樣的耗油在品質上也能得到更好的保證。
二、看GB/T21999
GB/T21999是正規的國家標準,有質量保證,而其他的標準號,通常都是沒法得到質量保證的,而且生產商方面也無法確保正規。
三、看耗油的顏色
優質的耗油顏色是紅褐色或者棕褐色的,而且看上去很有光澤,晃動的時候是粘稠狀,沒有分層、淀粉沉淀,也幾乎沒有雜質,這種狀態的耗油是優質的耗油,吃著也比較放心。
蠔油的真假我們區分好了,接下來就是使用的問題。很多人覺得蠔油用起來方便,有提鮮增香的功效,不管做什么菜都能用,甚至可以代替醬油,但其實,并不是所有的“場合”都適用蠔油的。
蠔油的三不用:
01 海鮮類食材不用
蠔油是牡蠣熬制成的,主要目的是提鮮、增香,而牡蠣是諸多海鮮中的一種,所以在制作海鮮食材的時候,添加蠔油幾乎起不到提鮮的作用。
02 味道太重的菜不用
尤其酸辣味比較重的菜,其味道會完全遮蓋蠔油的鮮,即使加了蠔油,也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03 添加過晚不過早
蠔油是通過長時間熬制之后的產物,這個時候的火鍋已經達到了蠔油最“鮮”的狀態,所以我們在炒菜的時候,盡量晚一點添加蠔油,也就是菜快出鍋的時候。否則蠔油經過長時間加熱后,會變苦,影響菜最終的味道。
蠔油的四用:
01 肉類可以用
炒肉菜的時候提前腌制,可以提升肉的口感和味道,而這個時候加一些蠔油,不僅可以去腥,還可以使肉更加滑嫩,當然,提鮮的作用也是有的。
02 涼拌菜可以用
很多人做涼拌菜的時候喜歡用蠔油,其實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先將蠔油加熱沖開,不然攪拌不開,影響最終的味道。
03 炒青菜可以用
很多青菜用蠔油炒都能提鮮、增加口感,比如菜心、西葫蘆等。
綜上,蠔油雖然好,但也不能隨便用,記住蠔油3部曲,哪種菜能用,哪種菜不能用,就了然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