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業大國,在世界范圍內,中國卻沒有多少話語權,全球種子和農化產品都被歐美壟斷,很長一段時間里,美國的孟山都、杜邦、陶氏化學,德國拜耳、巴斯夫和瑞士的先正達占主導地位。
別的暫且不說,僅僅是農作物的高端蔬菜領域,外國公司就控制了50%以上的種子市場,西蘭花、甜菜、青花菜等高端種子,洋種子占比達八九成。
中國一位農業公司負責人直呼:“2017年以前,我國90%的西蘭花依賴進口,進口種子價格高昂,按粒賣。”
憑借壟斷地位,國外巨頭瘋狂吸金。其中,下手最狠的,當屬美國農業公司孟山都。
通過轉基因技術,孟山都復制出中國送給它的一粒野生大豆種子,在全球101個國家和地區搶注了64項專利,連給它提供研究基種的中國也得交專利費。
孟山都借助轉基因大豆席卷全球,中國相關產業深受沖擊。
要知道,1995年之前,中國手握全球90%以上的野生大豆豆種,且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但轉眼,美國成為全球大豆霸主,中國90%的大豆依賴進口,國產大豆用“全軍覆沒”來形容也不為過。
到2009年,孟山都入選《財富》“全球100家增長最快公司”,位居第41位,117億美元的全球營收,“超過整個中國種業市場的規模”。
中國五千多家本土企業,打不過一個孟山都,這就是中國農業的殘酷現實。
困境之下,中國化工集團挺身而出,2011年砸下24億美元,收購了位列世界農化產品第七以色列安道麥60%的股權。2016年,又投入14億美元,將安道麥變成百分百控股子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的經典一役,還是甩開孟山都。
2015年,孟山都先后兩次試圖收購農化產品巨頭先正達,價格從450億美元增加到470億美元,但都被先正達拒絕。
隨著行業形勢發生巨變,尤其是先正達業績持續下滑,僅僅6個月后,管理層堅決不賣的心思開始動搖。關鍵時刻,中國化工集團精準出手,用430億美元就將先正達收入囊中。
顯而易見,中國化工集團運用“鈔能力”,一舉打破歐美市場壟斷。
與此同時,更多研發火熱進行,比如西蘭花種子,中國公司攻克后,價格降到此前一半,湖北武漢還聚集10多家種子企業,共同打造“農業中國芯”,山東壽光等蔬菜基地更掀起培育國產種子熱潮。
這一切,都是為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