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aS這一概念來源于SaaS(軟件即服務),SaaS指的是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企業提供服務,使得企業不需要購買軟硬件設備、招聘技術人員,而是購買或租用專業的軟件就可以獲得需要的信息化服務,常見的SaaS服務包括辦公系統、客戶管理系統、協作辦公系統等。顧名思義,而FaaS就是以農場、農戶為服務對象的軟件,同樣提供物資、市場、內部管理等功能。
目前主流的FaaS分成三類:
數據驅動的農場管理決策軟件,類似于專家系統;生產過程管理軟件,包括農業物資設備、勞動力、存貨等;市場服務類平臺,連接生產者、流通環節、采購商、消費者的平臺,同時可能附帶金融、保險服務。FaaS并非一成不變的概念,其與垂直農業、農業機器人等可以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前沿技術在農業行業的應用。
Infarm垂直農業:農業即服務是農業的未來嗎?
農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這是有充分理由的。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糧食供應問題迫在眉睫。同時,全球17%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自于食品生產部門,目前的農業耕作方式似乎不可持續。不過,隨著人類對于創新的垂直農業戰略的探索,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像Infarm這樣的垂直農業初創公司正試圖徹底顛覆這個行業。
Infarm是一家總部位于柏林的垂直農業初創公司,旨在以垂直農業技術顛覆農業。目前全球有超過40家這樣的公司正在探索如何將室內農業來替代傳統農業方法。其中, Infarm一直在大幅擴張其垂直農業經營規模,在全球范圍內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Infarm及其垂直農業的運作方式值得我們去仔細研究。
Infarm CEO及聯合創始人Erez Galonska提到說:“Infarm是帶著宏偉愿景成立的,是希望通過讓農場更貼近消費者來滿足未來城市的需求。Infarm的融資旨在進一步擴張業務。”
Infarm作為一家垂直農業初創公司,由Osnat Michaeli、Erez Galonska和Guy Galonska于2013年創立。雖然公司相對較年輕,但其影響卻不容小覷。目前,它有超過200個農場在店內,150個農場在配送中心,每月收獲的植物超過15萬株。其垂直農業模式已經在法國、瑞士和德國進行發展,同時將于今年秋天擴展到英國。
Infarm的垂直農業方法是什么?Infarm提供種植草本植物、生菜、水果和各種蔬菜的獨立模塊。但相比于將其放在農田里,Infarm把它們放在餐館、雜貨店甚至學校,顧客因此可以直接“收獲”他們的產品。這一革命性的概念以及背后的技術,正是Infarm獲得超過1.34億美元融資的原因。
Hiro Tamura強調了Infarm作為一家垂直農業初創公司的成功。他說:“新鮮農產品的消費給地球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并且這負擔只會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增加。這一切不是長期可持續的。Infarm完善了三位一體來解決這一巨大全球性問題……有了Infarm,軟件將不再是吞噬世界,而是喂養世界。”
Infarm的垂直農業模塊不僅僅是在餐館或雜貨店中展示。它的這些模塊都會通過云連接到Infarm的中央控制中心。在指揮中心,每個片區植物的營養、光和水的使用情況都會受到監控,以確保最佳狀況。更重要的是,Infarm采用數據分析和物聯網大數據來不斷推進它的運營。本質上,公司通過使用這些技術改變了傳統農業的過程。換句話說,Infarm的“農業即服務”平臺將農場直接置于客戶面前,提供新鮮、有機、優質的食品。
繞過農場,使用“農業即服務”平臺,除了客戶參與之外,還提供許多其他優勢。據報告,與傳統農場相比,Infarm公司使用的水減少了95%,化肥減少了75%。同樣,它的方法消除90%將食物帶到目的地的運輸負擔。這點十分重要,因為所有農業養分中幾乎有一半在運輸過程中流失了。最后,Infarm根本不使用任何農藥。很明顯,這種垂直農業解決方案為傳統農業提供了更可持續的選擇。
![](https://pics5.baidu.com/feed/7a899e510fb30f246ed19f57d2788a45ac4b0309.jpeg?token=72f70359056be8cd595b4359322ba02a)
盡管Infarm是一家相對年輕的垂直農業初創公司,但它卻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最近,Infarm又獲得了1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和債務融資。這筆資金將幫助Infarm將業務范圍擴大到英國、美國、亞洲和歐洲其他地區。因此,這家初創公司將原計劃每季度增長50個垂直農業區域增加到每季度350個。Infarm相信通過其大數據學習分析,同時與重要的合作伙伴一起,可以在不犧牲質量的前提下實現業務的擴張。
借助其“即插即用式”模塊,Infarm可使企業輕松實施垂直農業系統。拋開空間限制,企業不僅會被其削減食品運輸成本所吸引,還會被其以可承受價格提供更優質產品所吸引。考慮到所有這些以及巨大的可持續性優勢,垂直農業最終可能將對農業帶來極大的顛覆。正因為Infarm這樣應用“農業即服務”創新的公司,這種顛覆即將到來。
Small Robot Company:新一波精準農業浪潮的一份子
隨著農作物生產力的停滯和農田的減少,到2050年時,我們將如何在地球上養活100億人口?答案就是,使用小型機器人進行農業生產。
一家農業技術型初創公司——Small Robot Company(“小型機器人公司”)兩年前于倫敦成立,現正致力于打造一支由人工智能驅動的且行動敏捷的超級機器戰隊,達到使用更少的化學藥品和化肥(具體來說可以減少95%的化學藥品和少90%的肥料)將農作物產量提高至少40%的效果。
在過去,批量生產農業曾被定義和實行為一種快速,卻不盡準確的生產方式(這就好比“如果看到一棵雜草,就將整個田地噴灑農藥”這種快速卻粗糙的農業行為)。
結果是這些批量農業實踐方案不僅使用資源密集而且工作效率低下。例如,重型拖拉機會損壞土壤及植物的根部結構,并進一步導致土壤侵蝕;農民無節制使用的農藥和化肥(其中40%的化學物質實際上甚至并未接觸到農作物)不僅成本高昂,造成浪費,且對環境極為有害。而市面上流行的氮肥甚至會滲入土壤,從而造成污染(墨西哥海岸附近曾大量涌出Wales大小的藻類被認為可能與滲入土壤的氮肥有關)。
而小型機器人公司則是新一波精準農業(即該領域里人們所說的“精準Ag”)浪潮中的一份子,它使用機器人自主地,更重要的是,完全根據每個個體農作物的需求,來進行“播種,施肥和除草”。
一方面來說,定制護理對環境的好處表現在:促進生物多樣性,消除絕大多數化學浪費和多余的資源投入,以及減少了拖拉機可能造成的田間破壞(機器人要比拖拉機,以約翰迪爾拖拉機為例,輕得多)。
另一方面,定制護理對農民亦有好處,表現在:為農民減少多達60%的成本(源于化學藥品和化肥等花費巨大的投入的減少)此外,這些機器人還能完成除草等繁重的工作,這一點從理論上來講可以為農民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做其他事情。
來看看“未來世界的農業工人”會是什么樣子吧。
小型機器人公司正在啟動一個由四個可以互補的“農業專家”組成的團隊:
隊員1)Tom
Tom利用AI技術來監視農田每平方米的土壤以及每棵植物的狀態,通過數字化的形式了解農場的最新情況(比如,植物需要澆水嗎?),他甚至可以提出建議指導農民使用合適的肥料或化學物質以優化農產品的產量。Tom甚至控制著Dick和Harry(他的左膀右臂,也是農田機器人),并負責將報告發回給Wilma。
隊員2)Dick
Dick負責施肥,它還會使用非化學方式除草(利用它的充電式手臂)。
隊員3)Harry
Harry是一個播種機,他可以在判斷土壤健康的前提下進行播種(關于土壤健康的核查其實是通過代碼行實現的)。此外,他還能夠返回有關每個種子種植位置的數據。
隊員4)Wilma
Wilma利用其他三位隊員發回給她的所有數據,在AI軟件和公司的農作物數據模型的幫助下,幫助農民就播種施肥的時機、農田護理和農作物銷售等問題做出決策和建議。
![](https://pics4.baidu.com/feed/fd039245d688d43f3a383d3e63f3891d0cf43b58.jpeg?token=d2d412c632e53c9fc725cabeb8bfdcfb)
為什么有關小型機器人的這一切研究進展,都如此振奮人心?
農業雖然經歷過工業革命,但這場革命的結局并不盡如人意。像許多成熟的技術一樣,作物產量(其中包括化肥和化學藥品的產量)的增量其實一直遵循經典的S曲線。在過去的三十年中,農作物產量的增長一直保持平穩的狀態。
以麥子為例。從1930年至1990年,它的生產率提高了4倍,但因為麥子現在已成為一種全球貿易商品,它的價格并沒有上漲(大麥和燕麥也是類似的情況)。
結果就是,農場的利潤越來越薄。250年以來,可合并作物的收入和利潤一直保持平穩狀態。但是生產成本(比如化學藥品和化肥的價格)卻始終在上升,大型昂貴的機械(比如重型拖拉機)的價格亦同時在上升。
歐盟的補貼支撐了85%的英國農民的收入(否則他們就可能甚至沒有利潤)。但是隨著英國脫歐進程的臨近,絕大多數英國農民可能因此遇到麻煩。
這時,小型機器人公司便可以在使農民擺脫困境的過程中扮演很重要角色,而這個角色并不需要依賴政府的幫助。
Sam Watson Jones是小型機器人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他很長時間的職業都是一個農民,但他也在埃森哲(Accenture)的管理咨詢部門做過短暫的工作。離開他的辦公室工作后,Sam回到他位于英國中部的家庭農場,發現“農業綜合企業根本沒用”。
“在數十年來都保持不變的行業中,利用技術來產生變革,這之中所蘊含的機會將會很大。”
山姆還曾目睹過農業的大規模流亡:來自長期農作家庭的孩子們正在迅速尋求其他種類的工作。“作為農民,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從事作為人類獨有的工作,比如,坐在拖拉機上進行操控”,Sam分享道。“而通過機器人則可以更好地實現這些事情的自動化和機械化,從而釋放農場上的農民去做價值更高,且更具創造力的任務。”
小型機器人公司研發的科技還可以通過釋放農民的精力來使他們專注于“以非手動方式為食品生產增值”,從而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反過來說,這可能有助于改變人們對農民角色的認知以及未來對食品相關職業的看法。
當我們向Sam詢問有關機器人完全取代農民工作的觀點時,他解釋說機械化已經逐步開始取代農民的工作,而他的機器人團隊的工作則會使農民開始從事更加有意義的工作。
在成立小型機器人公司之前,Sam和他的團隊已與農民進行了多次交談,談話結果表明,在進行新技術的大規模投資時,Sam的潛在客戶對風險的厭惡程度會增強。
農民,尤其是生產規模較小的農民,沒有購買新設備的預算。此外,他們也不想冒險購買新的昂貴的機器(尤其是機器人這種)。
將農業視作一種服務(FaaS)其實是農民自己的主意,在這種服務中,農業綜合企業通過支付訂閱費來租用機器人。這種模式使小型機器人公司可以在降低其客戶所承擔的風險的同時,還可以開辟出一個資本支出本會成為妨礙的新市場。
關于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可持續性,“大型農業強調效率,而不是可持續性。”薩姆解釋道。
精準農業既可以重新引入生物多樣性,亦可以對農村進行重新設計。由于使用機器的限制,從傳統上來說,農場被限制于使用正方形的田地和進行單一農作物的種植。有了這些小型農業機器人,農民就可以在逐個作物的基礎上,在任何一塊看似“形狀笨拙的土地”上收獲農作物。農場甚至可以在同一土地上同時種植多種不同作物,從而減少了對化學藥品的需求:因為生物的多樣性自然地限制了疾病的傳播。不再需要輪作作物,比如可以在需要氮的植物旁種植自然固氮的植物。
盡管Sam認為可持續性是小型機器人公司之所以存在的核心理由,Sam亦承認可持續性“并未考慮到初創公司的日常運作”。相反,小型機器人公司成長的關鍵在于降低農民的成本。“然后我們將擁有成功的業務并實現我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幸運的是,小型機器人公司的所推行的農業模式經過精心的設計后,可以減少農民的花費,同時意味著可以減少對地球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