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零食“龍頭”,易主

 
點擊 137回復 0 原帖 2022-10-24 14:33

一直以來,由章燎原創立的三只松鼠在A股休閑食品-零食市場,始終占據著龍頭地位,是國內零食市場當之無愧的“扛把子”,營業收入遙遙領先于良品鋪子、洽洽食品、來伊份等諸多同行,但這種情況在上半年有所改變。


上半年,良品鋪子從規模、利潤兩大指標全面超越三只松鼠,這表明良品鋪子取代三只松鼠成為國內A股市場上當之無愧的休閑零食龍頭。值得深思的是,企業片面追求規模而忽略利潤,最終是否會造成反噬呢?


中報營收首次下滑,扣非凈利下滑9成


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實現營業收入41.14億元,同比下降21.80%,這是三只松鼠上市以來中報首次出現營收下滑的情形,而在此之前,三只松鼠的營收已經連續兩年下滑,與百億營收漸行漸遠。


對于上半年營收下滑,三只松鼠表示,線上平臺流量下滑,人群持續分化;聚焦堅果后SKU縮減;疫情導致部分物流倉庫發貨受限,影響電商整體營收,公司持續重視電商業務并將推動向用戶運營轉型。


三只松鼠還表示,公司主動關閉不符合長期發展的新門店,探索新模式;推動渠道變革,全面推動批發業務歸口整合及線下市場秩序規范,為進入下沉市場及傳統售點渠道做好渠道。


眾所周知,三只松鼠是依靠電商平臺起家的,線上渠道一直是其營收的主要來源,例如2021年線上渠道營收占比高達66.31%,然而,伴隨著電商紅利期過去,三只松鼠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


2019年至2021年,三只松鼠的平臺服務及推廣費與日俱增,分別為6.6億元、9.61億元、13.26億元,是其銷售費用支出大頭,上半年的費用同比有所減少至6.46億元,但占銷售費用比例則由65%提高至68%,仍舊是支出大頭。


即使平臺服務及推廣費仍舊高企,但取得的效果則是每況愈下,以上半年為例,三只松鼠天貓系、京東系的營業收入大幅下滑,分別為11.97億元、11.1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5.56%、21.64%。


在線上渠道日益萎縮的條件下,線下渠道成為了三只松鼠突破的關口,具體措施包括推出直營模式的投食店以及加盟模式的松鼠聯盟小店,后續還新增以零售通新通路為主的數字化平臺類分銷,以KA和連鎖便利店為核心的區域分銷等新分銷模式。


截至2021年末,三只松鼠的投食店、聯盟店累計數量分別為140家、925家,到了上半年,則分別為85家、780家,較上年末分別減少55家、140家。進一步研究發現,三只松鼠報告期內投食店僅新開1家,關閉56家,而聯盟店新開37家,關閉182家。


對于投食店門店減少,三只松鼠稱是主動淘汰與戰略定位不符的門店,從而更好地為聯盟店賦能;而對于聯盟店門店減少,公司稱主動放緩聯盟店開店布局,對現有店鋪進行分層管理及優化淘汰,強化與投食店的協同作用。


從收入來看,三只松鼠上半年投食店、聯盟店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39億元、2.98億元,去年同期分別為5.73億元、3.63億元。此外,三只松鼠新分銷實現營收4.32億元,去年同期為6.32億元。


由此來看,三只松鼠上半年線上銷售、線下銷售的情況不容樂觀,甚至于可以用“全面潰敗”來形容,另外,三只松鼠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營收分別為30.89億元、10.25億元,同比分別大幅下降15.85%、35.54%,這種情況是否會延續至第三、第四季度,交由時間驗證。


值得關注的是,三只松鼠的盈利情況下滑更甚,上半年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82億元、0.24億元,同比分別驟降76.65%、90.84%,這也是其上市以來,歷年中報、甚至于年報的最差成績單。


對此,三只松鼠在中報中指出利潤下滑的五大因素,包括部分原材料價格、運費上漲讓毛利率下滑;對疫情區域倉庫滯留產品進行處置;投入超億元品牌推廣費;關閉門店帶來的押金折損及裝修攤銷、拆鋪等費用以及股份支付費用3000萬元等等。


良品鋪子“逆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于今日三只松鼠現狀同樣適用。


從收入端來看,2016年至2019年,三只松鼠營業收入不斷上漲,在期末實現百億元營收,達101.73億元,此后兩年營業收入連續下滑,降幅分別為3.72%、0.24%。


從盈利端來看,在實現百億營收的2019年,三只松鼠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卻是驟降,僅2.05億元,同比下降19.98%,是2016年至2021年期間最差的成績單。


從財報來看,導致這種情況主要是三只松鼠在當年大幅加大銷售費用投入,為22.98億元,同比增加8.37億元,增長率57.31%,主要支出大頭是運輸費、平臺服務及推廣費,分別為6.9億元、6.6億元,同比分別增加2.19億元、2.67億元。


不管是從產品,還是從經營規模來看,三只松鼠和良品鋪子具有較大相似性,例如兩大零食巨頭的主要產品是堅果、烘焙、肉制品等,而三只松鼠在規模上一直壓著良品鋪子,后者只能屈居第二。


對比營收規模,2016年至2021年,三只松鼠的營業收入始終壓著良品鋪子,在2019年的差距最大,達24.58億元,此后兩年,兩家企業的經營規模差距不斷縮小,分別為19億元、3.96億元,到了今年上半年,良品鋪子營業收入遠超三只松鼠,營收差高達7.81億元,這表明良品鋪子已經從規模上超過了三只松鼠,并取代三只松鼠成為國內A股市場上當之無愧的休閑零食龍頭。


根本原因在于,三只松鼠近兩年營收止步不前,而良品鋪子營收則增長迅猛,此外,不同于三只松鼠上半年營業收入下滑21.80%,良品鋪子的營業收入為48.95億元,同比增長10.72%。一個營收繼續增長,一個營收下滑,才有了良品鋪子實現營收超越三只松鼠的可能。


對比盈利能力,三只松鼠在2018年及之前年度的扣非歸母凈利潤是遠超良品鋪子,但在其營收突破百億的2019年,扣非歸母凈利潤被良品鋪子反超并延續至2020年,2021年實現反超后,卻在今年上半年被良品鋪子遠遠甩開,兩者差距高達1.04億元。



具體到毛利率,良品鋪子毛利率一直高于三只松鼠,差距從2017年的0.5%飆升至2020年的6.57%,此后2021年,三只松鼠毛利率實現反超,為29.38%,高于良品鋪子的26.77%,相差2.6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兩家企業毛利率差距有所縮小,三只松鼠(27.86%)略高于良品鋪子(27.47%)。



凈利率方面,在2019年及之前,三只松鼠凈利率高于良品鋪子,但在2019年及2020年,三只松鼠凈利率大幅下滑,被良品鋪子反超。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良品鋪子凈利率分別為2%、3.99%,后者幾乎是前者的2倍,說明三只松鼠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而良品鋪子盈利能力較2021年有所改善。


值得指出的是,與良品鋪子2021年營收的大幅上漲成反比的是,凈利率卻是大幅下滑,深究根源,是良品鋪子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的大幅上漲,合計21.49億元,同比增加4.84億元,其中銷售費用同比增加3.84億元,新增費用主要用于推廣引流、促銷等。


值得深思的是,良品鋪子和三只松鼠都曾為了追求經營規模而導致銷售費用大增,繼而影響本身利潤水平,那么對于企業而言,是該追求規模還是更應該追求利潤呢?這是企業管理者值得深思的地方。誠然,或許良品鋪子在2022年能踏入“百億”目標,但也可預測,其扣非凈利大概率還是會有所下降。


此外,三只松鼠、良品鋪子作為面向C端消費者的零食品牌,食品安全問題尤為值得重視,但兩大巨頭的投訴量高企。


截至10月10日,分別為1755條、1222條,而消費者投訴的問題多集中在食品質量問題,這說明食品安全問題仍是一道“坎”,這要求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把控,防微杜漸。


舉報收藏 0打賞 0